English

一位法籍华人作家的环保梦

2000-03-02 来源:光明日报 李韵 我有话说

欧洲的环保在全世界做得最出色,欧洲在世人眼中是绿色欧洲。绿色是欧洲人的理想,已溶入了他们的哲学、发展和生活中。有这么一个人,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思考、介绍着这样一个绿色的欧洲,他就是法籍华裔作家亚丁。

80年代中期,亚丁移居法国。他翻译的萨特的《理智之年》和《巴黎的忧郁》获得法国政府翻译家奖;他的自传体小说《高粱红了的时候》轰动法国,成为法国10年来最畅销书之一,荣获多种奖项。1988年,法国政府授予他欧洲骑士勋章,那年,他29岁。

亚丁很富有,事业有成,却时时莫名烦躁。然而奇怪的是,他一回到故乡,一切不好的感觉就全部消失了。故乡的每一丝气息、每一缕阳光、树林中的风声、农夫的叹息、母牛的哞叫都成了医治他的良方。由此他想到了祖国的山水。祖国的经济发展很快,就是环境被破坏得太厉害!在世界环境污染史上,我们占了好多“之最”,而鲜明对照的是,那个绿色的欧洲,环境保护得太好了!他怕最终没了归宿,于是他要把欧洲的绿色文明推介给中国人。

1998年开始,亚丁动手拍摄大型专题片《环球绿色行》。他集总导演、总制片、总撰稿于一身,用一个作家、一个文化学者的眼光,审视东方的水土,分析欧洲人在环保上的感情和理智。1999年,法国部分的14集,在北京及全国多家电视台反复播放,深受好评,获得北京电视台最佳纪录片奖。评论家说:那是用中国人的感情、世界人的观点拍摄出的使人们更好地吃饭、睡觉、活着的经验之谈。

1999年末,12集的《环球绿色行·瑞士篇》也制作完成,并于2000年1月21日在北京电视台首播。在瑞士的数月拍摄中,亚丁感慨良多。他发现,欧洲每一个国家的行为理念、对环保的具体做法都不一样,但他们有一个共通的、炽烈的心绪,那就是爱自然、爱一切生物的生命、爱人类原本所生长的那种环境。

瑞士被贫瘠的山和雪封闭着,不像法国有地中海的滋润,英国有海洋的陶冶。但瑞士人爱自己的家乡,他们很精细地善待每一寸土地,爱每一棵绿色。他们没有随意建设大工业,他们的理念是:空气、水、景色第一,而钱第二。但是谁也没想到,甚至瑞士人自己也没想到,有了前者,后者就相随而来。每年有多达5000多万全世界的观光客蜂拥而至,来到这个小小的瑞士。在瑞士采访,亚丁惊讶着、欢喜着、思考着。他萌生了一个哲学意义的命题:“第二循环”。他说:当我们从自然中拿来原料,生产了产品,却把垃圾抛向自然时,我们只是完成了第一循环,这个循环是恶性的;如果我们把垃圾杂物变成原材料,进行再创造再生产,避免污染自然,这就是第二循环。这也许是人类不想自我毁灭的必走之路。

让中国、让全人类都开始第二循环,让世界永远山清水秀,这是亚丁的梦想,他正为圆梦而奋斗着。亚丁说:从一个作家变成一个环境斗士很有意义,比获几个文学奖重要得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